发布时间:2024-11-19 04:47:26 来源: sp20241119
中新网 杭州7月24日电(记者 王逸飞)上半年,浙江实现进出口总值2.56万亿元,同比增长7.8%;其中,出口总值1.90万亿元,增长8.6%,进口总值6625.9亿元,增长5.5%。进出口、出口稳居全国第3位和第2位,进口居第5位。
外贸规模再创新高,与营商环境的支撑关系密切。今年以来,以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撬动全面深化改革,成为浙江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其中,海事侧营商环境优化举措的密集出新正是代表。
浙江海事局对在义乌“无水港”拟海运出口的新能源汽车等开展集装箱装箱、海运危险货物适运申报、海事抽检查验等“一站式”现场服务。浙江海事局 供图上半年,浙江新能源汽车等新产品产量同比增长27.9%,其“出海”步伐亦持续加速。二季度起,浙江海事局在义乌“无水港”设立工作组,对浙江内陆拟海运出口的新能源汽车等采取集装箱装箱、海运危险货物适运申报、海事抽检查验等“一站式”现场服务,实现全过程“不换箱、不开箱、一箱到底”。
浙江海事局危防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该举措实施首月已为19个批次的新能源汽车外销出海提供服务。
视线转向海上——数日前,随着033号引航员陈利忠的最后一声指令,希腊籍巨型油轮“马兰”轮完全靠妥宁波大榭实华码头3号泊位——这是全国首批全港型引航员取得适任证书后引领的第一艘船舶。
因行政区划、机构设置等原因,宁波舟山港曾长期存在港内引航“一船两引”问题——一艘船舶跨越宁波、舟山两边水域时,需要申请两名引航员分别引领,并支付跨水域移泊费。
全国首批全港型引航员证书在浙江颁发。浙江海事局 供图今年,浙江海事局先行开展宁波舟山港全港型引航员培养试点。在法律法规框架内,该局创新打破资质壁垒和证书限制,明确了全港型引航员培训、见习、考试、发证等工作流程及一系列规范标准,同步高效完成实操设施及考场场地的配备认证。上月底,全国首批全港型引航员适任证书在浙江颁发。
“如今,国际航行船舶跨越宁波、舟山水域时,只需申请一名引航员就可以提供全港域的引航服务,不仅申请更便捷,还为船方节省了移泊引航费用,通航效率也得到提高。”宁波海事局船员管理处处长钱英杰说。
围绕提升舶进出港效率,浙江实行的“空港式”海上交通组织一体化管理亦成效明显。
过去,船舶进出宁波舟山港往往是“先到先靠”,高峰时段集中进港、不同码头忙闲不均等时有发生。针对该问题,浙江海事局牵头在浙江沿海港口全面开展交通组织一体化管理,实施全省港域船舶一次性船位报告、锚地一体化管理、江海联运重点船舶一程式交通组织等服务,以改革推动港航物流降本提质增效。
“改革的难点在打破数据壁垒。我们打通了海事、港口、引航、拖轮等港航企业单位信息系统,促成全港交通组织一体化运行。此外还根据船舶尺度、载货类型、泊位靠泊限制、潮水窗口期、码头位置等因素科学选择航门和编排计划,绘制出精确到分钟的进出港‘一张表’。”浙江海事局指挥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上述举措已为船舶节省燃油消耗1万吨左右,减少碳排放3.3万吨,节省待港时间近3000小时,为企业节约营运成本近8000万元。
以打破数据壁垒为切入点推进改革,浙江的“一船多证一次通办”政务服务同样颇具代表性。
该服务通过跨部门办理环节、信息流转等方面流程再造,实现船舶证书、文书办理从过去的多部门“分头办”“串联办”转变为跨部门“并联办”“协同办”,进一步降低航运企业经营成本。改革后,船舶证书、文书平均办结时限压缩90%以上,办证材料瘦身50%以上。其实施两月以来已服务120家航运企业,为企业节约经营成本约4.86亿元。
此外,海事侧营商环境优化对港口发展能级提升的助力,还体现在宁波舟山港船用LNG加注业务实现常态化上。
7月,在浙江海事部门的全程服务保障下,全国首艘江海全域、冬夏全季LNG加注船“海洋石油302”轮在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顺利完成建造交付后的首单加注,并常驻宁波舟山港。
针对船用LNG加注作业安全风险高的实际,浙江海事部门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根据不同的加注水域和不同的加注船、受注船舶型,组织制定“一域一策”“一船一策”等个性化安全保障措施和应急处置措施,先后安全完成了“单一加注”“货物装卸和加注同步开展”“全国首次港外锚地加注”等实船试加注作业,推动宁波舟山港LNG加注业务实现“从无到有”、从“试点”到“常态化”的突破。
截至目前,浙江海事部门已经安全保障加注作业10艘次,加注近5万立方米。宁波舟山港也已具备在“码头、锚地”不同区域,针对“集装箱船、散货船”不同受注船型,能够实施“单一加注、同步作业”不同操作模式开展船用LNG燃料加注的能力。(完)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