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趋势下,银发经济的新空间

发布时间:2024-11-14 22:40:38 来源: sp20241114

  “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系列谈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广集民意,其意甚深。按照联合国的划分标准,预计到2025年,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预计到2035年,我国将成为重度老龄化社会。这势必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持续而深远的影响。目前,我国银发经济规模大概为7万亿元,占GDP比重大约为6%。据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的报告,未来十年,我国银发经济还有3至4倍左右的增长潜力。

  以中国哲学和经济伦理学析之,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是传统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核心内容之一。如何因势利导、化危为机,培植银发经济作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支柱,应是面向未来的重要选项。

  积极应对老龄潮来袭

  上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著名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Daniel Bell)发表了人口、经济和社会转型的研究成果,宣称发达国家已经进入了“后工业社会”。在新的社会形态中,人口老龄化日趋严峻,自动化机器人取代蓝领,服务经济占主导,信息和知识类经济成为增长之源和支柱产业——半个世纪后,预言已成现实。曾几何时,欧洲国家由于出生率下降,老龄化加深,移民潮风起。多年后,进入富裕国家或地区行列的日本和东亚“四小龙”亦步其后尘。只是地少人密、政策严苛,才免受移民涌入之困。东亚“四小龙”受限于后生不济,经济后继乏力。

  生活水平提高,出生率下降,老龄化上升,社会失去活力,几成跨越中等收入进入富裕国家的趋势。而今,中国老龄化迹象初现,政府未雨绸缪,细察详研,防患未然,智巧施策。针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局势,《意见》作为我国首个以“银发经济”命名的政策文件,提出26项举措,显现了政府对老龄化的重视程度。把这些举措归纳起来,可谓四举并进。

  一是民生为宗,解老龄人之急难愁盼。如,老年助餐、居家照护、社区便民、保健康养、文体怡心、农村养老。二是扩量提质,“政企社”合力促进银发产业快速发展。政府扶持,国企示范,民企参与;建行规、立标准、树品牌、扩规模、育龙头、拓渠道、聚产业;拟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区域,规划布局10个左右高水平银发经济产业园区,以点带面,开拓消费,助推银发经济跨区域普惠社会。三是深耕细作,挖掘产业潜力。重点在老年用品创新、医疗保健深耕、适老金融贴心、文旅涵养生活、公共适老畅行五个细分市场发力。若能够像新能源汽车产业一样完成弯道超车,那么,银发经济便大有可为,实现由传统产业向朝阳产业的迈进。四是强化要素保障,优化银发经济发展环境。加强财政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助力、服务设施保障、阻断涉老诈骗。

  拓展银发经济新空间

  银发经济是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的一条必经之路。从发达国家应对老龄化的经验来看,有三件事需要去做。一是政府在医疗保健、养老金保障、家庭责任上必须筑牢社会福利网,其主要手段是通过财政支出和政策倾斜。二战后,英国为缩小贫富差距、解决老龄化问题,根据《贝弗里奇报告》建立起国家医疗体系(NHS),推进养老金制度改革,成效显著,他国纷纷效仿。二是建立完善的社区互助体系。践行社会市场经济的德国在就业、养老、医疗方面,促使政府、企业和社区三方通力协作,在促进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方面,功不可没。三是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为鳏寡孤独、老弱病残织牢社会保障安全网。

  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我国国情迥异,他国经验只可借鉴,不可一味效仿。譬如,在解决老龄化问题的财政支出和转移支付方面,由于我国地区和群体差异太大,不可简单照搬发达国家经验。综观我国老龄化人口结构,有一些群体值得研究。一类是农村和城镇低收入的老龄人口,量大域广。适合以政府主导的公共服务配以市场化的生活服务,重在解决生计、保健和文化娱乐等问题。另一类是城市中产,作为银发经济消费主体,最具潜力。需政府和市场双管齐下,以科技和创新为利器,深挖物质和精神消费新源。此外,针对消费能力强的群体,还需以市场化带动,提供时尚、优质的服务,以引领老龄消费新潮流。

  发展银发经济,当以科技赋能为手段。数字技术在银发经济中日渐普及,前景广阔。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进步,嵌入的场景应用日益加深,提供给老龄人口的服务更便捷高效、舒适智能。

  (作者许晶华系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广州日报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