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就业促增收(帮扶县驻村手记)

发布时间:2024-11-15 00:32:12 来源: sp20241115

  初秋夜晚,月光和路灯交织,照亮了滦平县安纯沟门镇潼康社区的文化广场。散步的、锻炼身体的、跳广场舞的居民三五成群……

  广场周围是一排排楼房,生活区还配建了幼儿园、便利店、篮球场以及各类健身器械。

  “之前大伙儿住得很分散,天还没黑就闭门休息了。可现在不同,晚饭后大家聚在一起,谈天说地,健身锻炼。”年近50岁的姚大姐,曾经是李栅子村的建档立卡脱贫户,住在潼康社区3号楼。

  走进姚大姐三室两厅的家中,房间宽敞明亮,卫生间干净整洁,家中电器一应俱全。“要不是政策好,我哪有机会过上这么好的生活。”姚大姐说。

  时间回到4年前,姚大姐一家还住在土地贫瘠,交通、信息闭塞的山村里。回忆起那时的居住条件,她摇了摇头:“孩子上学不便,日常生活也不便。一到冬天,洗衣做饭时手都冻裂了。”

  “我们李栅子村地理位置偏远,居住人口分散,属于典型的‘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所以我们是全乡镇搬迁人数最多的村子。”李栅子村党支部书记胡海龙说。

  安纯沟门镇下辖11个行政村、30个自然村里,共有749户、2575名群众搬到社区“上了楼”。

  搬出“穷窝子”只是手段,拔掉“穷根子”才是目标。搬出村后,种地不方便了,该靠啥挣钱?

  距离社区不到2公里处,是安纯沟门镇为搬迁社区配套建设的5G+智慧农业项目,因其工厂化培育金耳、黑鸡枞、金虫草等珍稀菌类,被当地人称为“蘑菇屋”。

  “珍稀食用菌种植对土壤温度、湿度等要求很高,大家在培育时要特别注意。”前不久,河北省食用菌培育专家走进“蘑菇屋”,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为工厂的员工们系统地讲解食用菌培育的各类知识。

  建档立卡脱贫户王海涛一边听课,一边认真地记着笔记。王海涛自小腿部有残疾,搬到社区之前,没什么收入。“我打小身体不好,走不了远路,干不了重活。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就业,技术学到了,收入也提高了。”

  王海涛的身后,就是现代化的食用菌生产车间。走进车间,只见两组30米长、1.5米宽的栽培架并排摆放,土壤里放有传感器。

  “通过5G技术,实现了对菌类生长环境的精准控制。轻点鼠标,即可远程调控车间内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指标。”承德润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久年说,智慧工厂带动了百余名脱贫户就业,每月可为当地脱贫户带来40万元的收入。

  “海涛,我先回家给老人做饭了,下午见。”曹营村搬迁村民曹艳伶在“蘑菇屋”工作前在县城务工,“我婆婆今年84岁了,离不开人。”说起如今的生活,曹艳伶很满意,她说,“蘑菇屋”不仅让她拥有了一份工作,而且还能就近照顾老人。

  从村民变居民,对于搬迁群众来说,不仅仅是得到一套新房、换一个生活环境这么简单,更是一场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

  “叮”一声,居民张大娘的手机弹出了一条消息。“社区群发通知了,医院的大夫要来免费义诊,我得赶紧告诉我家老爷子,明天早点去。”张大娘说。

  次日清晨,潼康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人头攒动。“血压有点高,平时饮食要清淡,多下楼活动,晒晒太阳……”来自滦平县医院和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们,为前来就诊的群众免费检查血压、血糖等身体指标,同时还会仔细告知如何通过日常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看着来来往往的居民,潼康社区党支部书记汤丽云说:“搬迁群众搬到一个新环境后,多少会有些不适应,所以我们通过开展志愿服务和各类活动,确保他们搬得出、稳得住。”

  “服务送到了家门口,真方便!”张大娘说着,便竖起了大拇指。

  《 人民日报 》( 2023年11月01日 06 版)

(责编:岳弘彬、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