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多样化绿色转型路径(评论员观察)

发布时间:2024-11-14 19:13:23 来源: sp2024111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承诺的‘双碳’目标是确定不移的,但达到这一目标的路径和方式、节奏和力度则应该而且必须由我们自己作主”。今年以来,绿色发展成效显著,成为我国经济恢复向好的一大亮点。本版今起推出系列评论,与广大干部群众共同探讨如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更好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编  者  

通过合理分工发挥比较优势,通过相互借鉴提升工作效率,才能推动各地梯次有序实现“双碳”目标

在北京,打通碳普惠和碳交易,市民绿色出行获得的碳减排量,可用于植树等公益性活动,也可在碳普惠平台兑换公交地铁充值卡等;在内蒙古,光伏制造追光逐日、向阳而生,整体产业规模锚定千亿目标;在河南,比亚迪第600万辆新能源汽车在郑州工厂下线,绿色产业蓬勃发展……当前,各地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步履坚实,构筑起我国努力实现“双碳”目标的生动图景。

实现“双碳”目标,需要稳中求进、通盘谋划。目前,各省区市均已制定了本地区碳达峰实施方案。不久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首批碳达峰试点名单。从《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等文件印发,到各省份全部制定实施方案,发改、能源、工业、交通运输等部门均出台关键领域和重点行业的“双碳”行动方案,上有顶层设计,下有落实路径,我国已建立起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为实现“双碳”目标立起四梁八柱、擘画了施工蓝图。

深入分析,各地碳达峰实施方案在时间节点、减排目标等方面和国家要求保持一致,在具体实现方式、指标设定、工作重点等方面则有不同的探索。比如,北京提出“确保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山西作为国家能源基地,则提出到2030年“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前提下二氧化碳排放量力争达到峰值”;再比如,天津、福建等地明确到2030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上海提出了降幅为70%的目标。各地资源禀赋不同、发展阶段各异,理应立足自身实际,寻找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路径。这就要求处理好整体和局部的关系,既要增强全国一盘棋意识,加强政策措施的衔接协调,确保形成合力;又要充分考虑区域资源分布和产业分工的客观现实,研究确定各地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双碳”行动方案,不搞齐步走、“一刀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双碳’目标是全国来看的,哪里减,哪里清零,哪里还能保留,甚至哪里要作为保能源的措施还要增加,都要从全国角度来衡量。”主动从全国一盘棋的大局中寻找自身定位,有助于各地发挥比较优势,更好把握产业结构升级、绿色低碳转型的时机与节奏。比如,经济发达省份可以充分利用优势,积极突破快速降碳所需要的关键核心技术,发挥引领作用;部分承担能源保供的省份,则可以抓住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优化变革机遇,通过可再生能源增量替代化石能源存量,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在共性目标下找准自身特色,才能抓住“双碳”带来的历史机遇,为经济发展注入持久的绿色动力。

鼓励差异化探索,并不意味着各自为政、自行其是,而是要根据全国布局进行统筹考虑,让各地的“双碳”工作相互配合、相得益彰。比如,我国东部经济大省是能源主要消费地,而西部能源大省是主要能源供给地,发挥东部的资金技术优势和西部的可再生能源禀赋优势,就能在各地差异化探索基础上实现“1+1>2”的整体效益。再比如,一些地方在新技术新产业上先行先试,可以为其他地区形成示范效应。通过合理分工发挥比较优势,通过相互借鉴提升工作效率,才能推动各地梯次有序实现“双碳”目标。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多样化绿色转型路径,在减排降碳过程中加强相互配合、形成优势互补,就能以“多元”激发主动性和创造力,以“一体”凝聚整体力量,更加积极稳妥地实现“双碳”目标,更好地建设美丽中国。

《 人民日报 》( 2023年12月08日 05 版)

(责编:袁勃、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