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8 12:35:28 来源: sp20241118
临近春节,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中山社区舞蹈队正在排练新节目。76岁的社区居民林瑞榕换上红布鞋,下楼穿过小巷,拐个弯就来到小区后面的冶山公园。
福字灯、中国结、红彩带,穿梭于能补天巷,浓浓的节日气氛扑面而来。灯光映着林瑞榕的笑脸,“巷子通了,环境美了,大家幸福感满满。”
能补天巷是中山社区的一条背街小巷,全长200多米,周边分布着28个小区、8900多户居民。林瑞榕在这里住了50多年,过去,小巷环境不好、道路拥堵。2021年以来,鼓楼区对全区215条背街小巷分批进行环境综合整治。按照“提升景观,完善配套”“审慎甄别,分类保护”“活化利用,彰显特色”的思路,打造具有闽都风貌的特色街巷。
“原本坑洼的路面平了,路也通了,巷子宽敞又整洁。”林瑞榕说,屋檐上曾经“飞檐走壁”的天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集照明、语音播报、违章抓拍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灯杆。
小巷如今热闹起来。巷子里,自行车、电动车有序穿梭。“走巷子,很方便!上班来不及了,穿个巷子,时间少说节约5分钟。”中山社区党委书记黄斌带着记者漫步在能补天巷,服装铺、干洗店、补鞋店……一间间功能小店找到了承载空间。
“来一碗牛肉汤。”下午4时,位于鼓楼区金汤社区秘书巷的一品汤牛肉店热气腾腾,店主谢美英忙得不亦乐乎。顾客特意从仓山区赶来,“打卡”这家藏在巷子里开了几十年的老店。改造过程中,这些带有城市记忆的老店被保留并得以提升,如今成了“网红”店。
小巷也越发有味道。秘书巷里,马鞍墙、圆拱门勾勒出福州特有的天际线。巷子始建于宋代,不到200米长,却承载了厚重的文化。
“鼓楼区是闽都文化重要发源地,每一条小巷背后,几乎都有一个故事。”鼓楼区景观综合整治管理中心吴日明介绍,在改造提升过程中,鼓楼区按照“一街一特色”“一巷一亮点”原则,挖掘街巷故事,因地制宜打造小巷风貌。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28日 01 版)
(责编:岳弘彬、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