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力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发布时间:2024-11-17 05:59:14 来源: sp20241117

  针对当前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中国正加力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10月8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一揽子增量政策围绕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扩大国内有效需求、加大助企帮扶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提振资本市场等五个方面推出。将系统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打出一套“组合拳”,扎实推动经济稳定向上、结构不断向优、发展态势持续向好,力争年内见到更多实效。

  提高政策针对性

  如何认识当前经济形势?

  “从宏观全局看,面对更加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民生保障不断加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取得新的积极进展,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说。

  在看到经济发展成绩、亮点的同时,也要正视困难和问题。一方面,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增长3.2%,低于去年。另一方面,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三季度以来工业、投资、消费等主要经济指标出现波动,一些领域风险隐患仍然较大。

  “贯彻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是项综合性、系统性工作,要提高针对性和精准性,增强有效性和可持续性。”郑栅洁说,具体来说有五个“针对”。

  一是针对经济运行中的下行压力,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各方面都要持续用力、更加给力。二是针对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等问题,把扩内需增量政策重点更多放在惠民生、促消费上,积极发挥投资有效带动作用。三是针对当前一些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大助企帮扶力度,切实优化营商环境,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四是针对楼市持续偏弱,采取综合性政策措施,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五是针对前期股市震荡下行等问题,出台有力有效系列举措,努力提振资本市场。

  随着各项存量政策效应继续释放特别是增量政策出台实施,近期市场预期明显改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回升较快,股票市场回暖上涨,“十一”假期市场消费旺盛。

  进一步扩大内需

  据介绍,一揽子增量政策统筹财政、金融、消费、投资、房地产、股市、就业、民生等各领域政策,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强化政策合力。

  消费方面,重点是把促消费和惠民生结合起来,促进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实施提振消费行动。包括加大对特定群体的支持力度,如提高学生资助补助标准并扩大政策覆盖面;结合“两新”(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推动大宗商品消费持续扩大;扩大养老、托育等服务消费。

  以“两新”工作来说,目前消费品以旧换新的配套实施细则全面出台、资金全面下达、政策全面启动,乘用车零售量大幅回升,家电销售额由降转升。

  投资方面,重点是扩大有效投资,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据介绍,目前7000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已经全部下达,用于“两重”建设(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和“两新”工作的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已经全部下达到项目和地方,目前正在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和资金拨付。今年用于项目建设的3.12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到9月底已经发行2.83万亿元,发行率为90%。

  郑栅洁说,还将在年内提前下达明年1000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和1000亿元“两重”建设项目清单,支持地方加快开展前期工作、先行开工实施。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积极性,实施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

  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如何更好优化营商环境?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郑备说,发改委将会同相关部门持续用力,重点做到“三个进一步”。

  进一步完善涉企法律体系。将加快民营经济促进法的立法进程,加快修订招标投标法等,着力破解地方保护,促进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时,对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的法律法规政策,加快清理进度,破除妨碍企业公平竞争的制度壁垒。

  进一步规范涉企执法监管行为。将推动加快完善行政裁量权基准,行政执法更多采取包容审慎监管和柔性执法方式,避免或减少对经营主体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对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行为坚决纠正、严肃追责。

  进一步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充分发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建好用好民营经济发展综合服务平台,强化国家、省、市、县多层级常态化交流沟通,推动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介绍,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前三季度中国经济仍然能够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随着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落细,特别是一揽子增量政策效应不断显现,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将进一步释放,市场信心将进一步增强,高质量发展和经济平稳运行的基础将进一步夯实。“我们有条件、有能力,更有信心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任务。”(本报记者 李婕)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