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9 06:18:06 来源: sp20241119
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革命圣地陕西延安,《延安保育院》等舞台剧场场爆满、一票难求,观众们沉浸在红色文化中,感悟延安精神,激励奋斗意志。苏州的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着汉服、梳发髻的年轻人流连忘返,体验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与发展活力。《嫦娥》《龙凤呈祥》《穆桂英挂帅》等传统剧目在广州轮番上演,荡气回肠、动人心弦。文脉国风,越来越成为新时代国人尤其是青年人的精神家园与心灵甘泉。
何以思政?花团锦簇的中华文化大花园,不就是一个思想共振、成风化人的无形大课堂吗?不久前结束的杭州亚运会,同样成为了一场思想文化的“基因库”、精神气质的“大课堂”。比如亚运会开幕当天,恰逢中国传统节气秋分,也是中国农民丰收节。这具有浓厚中国韵味的“双节”,乘着亚运的东风,将敬天重地、道法自然、辛勤耕耘、春华秋实的种子播撒进了人们心中。而丰富多彩、兼顾各国特色的项目设置,正是中华文化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生动写照,这样的有力诠释,如何不是一节思政实践课?
因此我们越来越明白,思政课堂其实是没有围墙的,也是没有边界的,因为环抱着我们的文化世界,无时无刻不在通过无数个接口向我们传输“神经递质”,成为大脑中的“精神脉冲”与指导行动的“动作电位”。当然,我们也需要实体的课堂,去对文化的力量与智慧进行系统性整合与规范性整理,从而以更加体系化、框架化、清晰化的方式让“大文化”融入“大思政”。
这样的实践已经广泛展开、开花结果。我们看到,在理念层面,上善若水、知行合一、和合共生、民为邦本、无信不立等传统思想精神,一方面与新时代的思政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另一方面也起到举旗定向的指引作用,已经越来越多地进入中小学以及大学生的思政课堂中,润物无声。在形式层面,书法、国画、壁画、剪纸、民乐等文化瑰宝正为思政教育插上传播的翅膀,奏起入脑、入眼、入耳、入心的思政协奏曲。
近年来,我们也愈发感受到思政“小课堂”与“大课堂”之间的互动衔接,通过一座座桥梁相互交织、相互激荡。比如很多学校,将红色文化教育作为了思政育人的重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同学们走出校园、走进“现场”,或参观党史纪念馆、红色博物馆,或组织学生通过担任红色文化志愿者、红色故事讲解员等方式,形成更鲜活、更具体,也更深刻、更隽永的感受。文化是思政教育的富矿,唯有打通课堂内外的联动机制,形成常态化交流沟通,才能真正不辜负每一段历史、不浪费每一寸故事。
新时代孕育新文化,也进一步延展了思政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当讲述中国扶贫故事的电视剧《山海情》成为现象级作品,“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刷遍了社交媒体,以文化作品的方式将一段波澜壮阔的故事向亿万观众敞开,让无数人得以在艺术的脉动中感受着时代的脉搏。“我仰望你看过的星空,脚下大地已换了时空,你留在风中摇曳的那抹红,在心中!”这熟悉的歌词曾让多少人“泪目”“破防”?而其旋律其实取自于网红歌曲《错位时空》,这样的梦幻联动也为新时代以文艺赋能思政,提供了生动借鉴。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从正本清源、培本固元,到返本开新、守正创新,文化的传承发展之路,也是思政教育的与时俱进之路。文化的星空蔚为大观,思政的课堂无远弗届,未来,在“两个结合”的引领下,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发展中,文化与思政一定还能书写出更多“双向奔赴”的故事,“大思政课”建设一定还具有无限潜力、无限可能!(张藉元) 【编辑:邵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