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之城”织密长三角 后起之秀露峥嵘

发布时间:2024-11-21 17:46:44 来源: sp20241121

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常州、烟台GDP突破1万亿元,至此,中国“万亿之城”增至26座。除了新晋者,部分“GDP万亿俱乐部”成员也完成了量级的跃升,重庆、广州GDP超过3万亿元,杭州、武汉GDP迈上2万亿元台阶。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城市高质量发展是重要课题之一。本报今起推出“新跨越·‘万亿之城’的成长密码”系列报道,通过实地探访和调研,多角度解锁 “万亿之城”的成长密码,以飨读者。

证券时报记者 陈雨康

“2023年,常州高质量迈入GDP‘万亿之城’,这是城市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常州市委书记陈金虎近日在常州市两会期间宣布。至此,长三角地区拥有上海、苏州、杭州、南京、宁波、无锡、合肥、南通、常州9个GDP超过1万亿元的城市,是全国“万亿之城”最多的区域。

长三角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随着“头部城市”纷纷迈入“GDP万亿俱乐部”,长三角多个“腰部城市”跃跃欲试,向“万亿之城”进发。证券时报记者梳理发现,徐州、温州2023年GDP均在9000亿元左右,有望在未来几年迈入“万亿之城”。此外,多城对万亿目标立下“军令状”,绍兴、盐城等明确提出突破万亿的时间表。

随着长三角“GDP万亿俱乐部”不断扩容,各地不再执着于城市GDP等“硬数据”,取而代之的是对城市产业结构、发展质量的强调。业内专家表示,“万亿”之后更要关注城市发展的真正底色,包括城市产业IP、经济增长结构、人民生活水平、上市公司质量等。

“万亿之城”丰饶之地

2023年常州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116.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8%。常州成为全国人口最少、地域面积较小、人均水平较高的“万亿之城”。在业内专家看来,常州的“万亿”进程不同凡响。

浙江省投融资协会金融助力高质量发展专委会副主任杨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常州GDP突破1万亿元,有与众不同的含金量。一方面,常州的城市能级不高,人口较少,地域面积较小,其“万亿”更有标杆意义;另一方面,常州在拥有传统工业带的基础上,还抓住了广义新能源的发展机会,在光伏、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链上稳坐一席。常州是通过产业升级和新型工业化来带动经济发展的最好样本之一。

随着常州晋级,长三角地区坐拥9个GDP超过万亿元的城市,是全国“万亿之城”最多的区域。

“长三角之所以汇集了最多的‘万亿之城’,源于这片土地上独一无二的发展基础和成长基因。”苏州市产业园发展促进会会长胡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放眼整个长三角区域,没有经济特别落后或产业特别匮乏的城市,各地“共富”“共进”的特征明显。另外,长三角盛行招商文化,进而衍生出充满活力的县域经济、园区经济等,成为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从文化、地理等角度来看,这里的居民崇文重教,企业家崇尚实业,且平原较多,适宜城市发展。

“长三角需要率先孕育出跨区域、高质量协同发展、具有先行引领作用的世界级城市群,这也是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具体要求之一。”杨扬表示。

长三角“万亿之城”也成为了上市公司唱响高质量发展合奏曲的大舞台。

以常州为例,2023年当地实施企业股改上市“龙腾行动”,新增上市企业8家,累计达96家,其中新增A股上市7家,位列全国第九位。常州力争在2024年新增上市企业20家。

老牌“万亿之城”无锡2023年新增A股上市企业11家、总数居全国第八。今年无锡将落实上市企业再融资和并购重组支持政策,实现50亿元以下市值公司“一对一”研商服务全覆盖。

多城“摩拳擦掌”向万亿

随着近期长三角省市两会密集召开,各大中城市也陆续晒出了经济账本。记者发现,徐州、温州等城市有望在未来几年迈入“GDP万亿俱乐部”,绍兴、扬州、盐城等城市也已锚定万亿目标。

徐州有望成为江苏第六座“万亿之城”。数据显示,2023年徐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900.44亿元,较上年增长7.1%。

为此,徐州市市长王剑锋提出,将锚定“十四五”迈入万亿级城市的目标不动摇,全力实施11项重大事项行动方案,扎扎实实、踏踏实实抓好10个方面重点工作。力争202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

而在浙江,温州有望成为继杭州、宁波之后的第三个“万亿之城”。2023年温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730.6亿元,同比增长6.9%。温州市委市政府1月19日召开全市实施“强城行动”动员大会明确,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展新貌”要求,温州将集中攻坚突破、打牢发展基础。到“十四五”末,实现万亿级地区生产总值、千万级人口,打造“双万”城市。

“未来5年内要跻身‘万亿之城’,突破城市能级的‘天花板’。”2022年2月,绍兴第一次旗帜鲜明地立下万亿GDP的目标。2023年绍兴全市生产总值779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8%,具有成为“万亿之城”的潜力。

扬州在202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423.26亿元,同比增长6%。2023年9月,扬州召开产业科创名城建设推进会,明确提出力争到2025年实现工业开票过万亿元,“十五五”期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过万亿元。

2024年盐城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到,预计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7400亿元,增长6%左右。2024年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

盐城市委书记周斌1月15日在政协盐城市九届三次会议开幕式上表示,要自觉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在全国全省大格局中找准“标杆”,敢于同先进比高下,敢于同自己过不去,不是最好就学习最好,努力做得更好,确保各项工作省内争先进、全国有影响,力争用3到5年时间迈入“万亿之城”。

打造城市IP

风物长宜放眼量。随着长三角“GDP万亿俱乐部”不断扩容,社会各界不再执着于城市GDP等“硬数据”,而更聚焦万亿背后的“软指标”,即城市经济结构的总体质量、发展方式的转变程度、城市产业IP等等。

将万亿目标作为契机,来推进地方经济发展方式的升级,已成为长三角多座城市的战略举措。今年常州市两会期间,常州市委书记陈金虎表示,要把决胜“万亿之城”的势能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动能,坚定不移围绕“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的城市定位,坚定不移推进新能源之都、“两湖”创新区等发展重点。牢牢把握城市竞争重回产业主赛道机遇,全面深化新能源之都建设,加快实现新能源产业两个超万亿目标。

绍兴在扬起“万亿风帆”的同时,也明确要加快建设高水平网络大城市,全力打造新时代共同富裕地。到2026年,绍兴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并要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发达经济体中等水平,力争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0万元。

杨扬对记者表示,达成GDP万亿目标之后,地方政府要将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从关注总量转变为关注质量,从关注结果的加总转变为关注过程的效能。具体来看,城市品牌和形象,尤其是城市产业集群创新IP的打造尤为重要。

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新晋“万亿之城”及后备军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即当地多数上市公司市值偏低,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大市值“链主”企业。

胡波对记者表示,这与长三角城市产业发展的传统结构有关。在过去二三十年,这些地方多长于外贸代工,并未占据全球产业链的核心部分,也缺乏终端巨头,所以上市公司市值存在天花板。

“值得注意的是,多数‘万亿之城’已意识到这一瓶颈,并大有破局之势。”杨扬表示,例如,常州正着力延伸新能源汽车价值链,目标是打造全产业链。除了培育零部件企业外,也积极招引整车企业,这些举措也是新型工业化的必然要求。

杨扬进一步表示,城市市值管理和城市投行是地方政府利用资本市场发展本地经济的战略首选。具体来看,城市市值管理是城市投行的目标,城市投行是城市市值管理的手段,地方要多措并举实现产业招商中政策链精准、创新链孵化、产业链扩大、人才链落户、金融链估值的“五链融合”。

(责编:白宇、杨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