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山建设48载 英雄城市英姿勃发

发布时间:2024-11-21 19:46:56 来源: sp20241121

  48年前的7月28日,一场7.8级地震打破了河北唐山凌晨的寂静,几乎将这座拥有百万人口的重工业城市夷为平地。大地震后,唐山人民用“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创造了在废墟上重新崛起的奇迹。

  48年来,抗震精神已融入唐山人民的血液中,铸进唐山这座英雄城市的基因里。新的起点,唐山市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聚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化改革开放、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扎实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北场景唐山篇章,努力把唐山建成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窗口城市、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首都经济圈重要支点。

  新崛起

  唐山港货物吞吐量去年排名世界第二

  盛夏时节,唐山港一派繁忙景象,一辆辆卡车往来穿梭,一艘艘货轮有序装卸。7月23日,满载来自河北、内蒙古、辽宁等地214标箱货物的“吉鹏”轮,从唐山港京唐港区出发,经过4天航行到达韩国釜山港。这是唐山港发展的一个缩影,从1989年京唐港区开工建设以来,唐山港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现已拥有内外贸集装箱航线47条,通达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港口。

  “2023年,唐山港货物吞吐量达8.42亿吨,稳居世界港口第二位。2024年上半年,唐山港货物吞吐量为4.3亿吨,同比增长3.54%。”唐山市海洋口岸和港航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罗同祯介绍,作为环渤海天然“钻石级”港口,唐山港已建成“一港三区”,下辖京唐港区、曹妃甸港区和丰南港区,成为国家首批、渤海沿岸唯一可靠泊40万吨散货船的港口,同时也是我国最大的外贸进口铁矿石接卸港、最大的钢材和煤炭能源输出港、重要的油气能源进口基地及储备中心,以及环渤海地区重要的集装箱运输支线港。

  在唐山港京港区智慧码头远控中心,远控岸桥司机轻拨手柄,便能远程操控码头处的轨道吊机,完成集装箱起吊、平移、落位等,再由无人集卡将货物自动运往指定区域。“公司从2017年开始对码头进行自动化改造,25号码头已于去年9月实现全自动化。”津唐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设备操作部远控中心主任和权说。

  这几年,唐山港深入推进绿色智慧港口建设工作,入选全国首批智慧港口示范工程,建成国内首个以智能无人集卡实现水平运输的平行式全自动集装箱码头,5个码头获评4星级绿色港口。日前,唐山港再传喜讯,京唐港区25万吨级航道正式投入试运行。该航道既是河北省首条25万吨级航道,也是目前国内第一条在粉沙质海岸建成的25万吨级航道,且预留了升级为30万吨级航道的条件。

  新动能

  机器人“兵团”成城市新名片

  “在唐山百川机器人共享制造工厂,一件订单也能接,甚至只需带一个想法,我们就有专业团队跟踪后续的设计、研发、生产等环节,助力科技成果转化‘加速跑’。”唐山百川创新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孟昭告诉记者,唐山百川集团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轨道交通检修检测机器人制造商,共有160余项创新成果填补国内相关领域空白。

  今年1月,百川集团在唐山高新区建起一座占地11.7万平方米的共享工厂,作为全国首家机器人非标产品定制共享工厂,自启动以来,已与全国90多家企业达成合作。“让‘大象与蚂蚁共舞’,这也是唐山抗震精神在工业领域的延续。”王孟昭认为。

  近年来,唐山市坚持把培育壮大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切入点,推动智能轨道交通、机器人、汽车及零部件三大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其中,已发展机器人相关企业百余家,90%坐落于高新区,焊接机器人、消防机器人、轨道智能装备巡检机器人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第一。

  开元集团的焊接机器人曾在北京“鸟巢”、上海世博展馆、港珠澳大桥等的建设中大显身手;国内领先的协作机器人——遨博智能拉花咖啡机器人、中医理疗机器人让生活更精彩……目前,唐山市已构建起以工业机器人为支撑、特种机器人为特色,集研发、生产、服务为一体的机器人产业集群,并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六大产业链之一,摘得“国家火炬唐山机器人特色产业基地”和全国首家以机器人命名的知名品牌示范区等称号。

  新幸福

  采煤塌陷区变身国家5A级景区

  宛如明镜的青龙泽、粉绿相间的荷花浦、999米长的爱情漫道……每当夜幕降临,龙泉湾还会上演由国内顶级灯光设计团队打造的“水幕电影+音乐喷泉”综合表演。今年2月获评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唐山南湖·开滦旅游景区,仅“五一”假期就接待游客近60万人次。

  然而,谁会想到,这里曾是开滦煤矿采煤沉降形成的废弃塌陷区,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变成一片废墟,垃圾遍地、污水四溢。“1996年,唐山市开始对南湖进行治理,并就地取材,利用地震废墟堆积假山,修建亭阁、水榭、码头等。经过13年生态修复,昔日30平方公里的采煤塌陷区变成公园。2016年4月,世界园艺博览会在此举办。”景区工作人员介绍,这里已成为唐山的“城市绿肺”和“天然氧吧”,绿化率达65%,水域面积11.5平方公里,吸引了100多种野生鸟类栖息。

  65岁的唐山“新市民”钟秉锐目睹了南湖景区的转变,也见证了唐山市的发展。钟秉锐回忆,唐山大地震发生后,其父母所在单位从内蒙古包头市驰援唐山,参与当地钢厂的重建,高中毕业的他也随父母搬迁至唐山,并生活至今。

  “48年来,唐山不仅生态环境变好了,各种民生福利保障也在持续改善,我很自豪自己是唐山人。”钟秉锐如数家珍地说,这些年,疑难重症医疗援助体系搭建起“县-市-京津”等外地医疗机构远程会诊模式,看病更方便;全市的社区和农村食堂纷纷建立,还在河北省首创“托幼一体化”模式……

  转眼间,唐山大地震已过去近半个世纪,不屈不挠的唐山人民从废墟里站立,重建一座唐山新城。48年沧桑巨变,镌刻的是一座英雄城市凤凰涅槃的发展奇迹,更诠释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伟大力量。

  新京报记者 揭明玥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