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2 05:51:15 来源: sp20241122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减少碳排放、推广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已成为全世界的广泛共识。
5月15日是“全国低碳日”,活动主题是“绿色低碳,美丽中国”。近年来,我国各地区各部门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美丽中国向“新”而行。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走进隆基绿能嘉兴基地,生产车间里机械手来回摆动,顺着自动化流水线的18道工序,重复着从原料到成品的诞生。
这座占地 308 亩的“灯塔工厂”厂区,仅有 1600 多名员工。“我们围绕智能人力管理、全流程 AI质检、订单交付周期智慧管理等,开发实施了 30 多项数字化技术推动智能制造。”“灯塔工厂”负责人杜工介绍,目前,该基地用工数量下降了 20%,但产能实现大幅提升,制造成本降低了 28%,产量损失减少了 43%,生产交货时间缩短了 84%,能耗也降低了20%。
用智能机器人代替人工,让生产全流程数据实时可见,实现各环节节能降耗……在高效、智能、绿色等关键词赋能下,越来越多的企业优化生产流程、推出节能降耗举措,走上了绿色发展转型之路。
“当前,我国积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绿色产业和低碳赋能为高质量发展增添亮点。”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所长吕文斌表示。
在山东省海阳市,冬季供暖用上了核能;在广东省佛山市,氢能共享单车投入运营……在绿色转型强劲需求带动下,产业结构向绿色化、低碳化持续优化,氢能、新型储能等应用场景不断拓展。
数据显示,我国已经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和最具竞争力的清洁能源产业链,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装机规模超过11亿千瓦,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城镇新建绿色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超过90%。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实现‘双碳’目标任务,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迫切需要,也是主动承担大国责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迫切需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所长高世楫说。
一季度,一批清洁能源工程相继取得突破:雅砻江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累计发电量已突破1万亿千瓦时,绿色清洁能源发电量减排二氧化碳约8亿吨;世界首个柔性直流电网工程向京津冀送“绿电”突破300亿千瓦时……
业内人士表示,我国不断加快规划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争做“双碳”优等生。从清洁能源到碳汇交易,一项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正在推进。
5月1日,《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开始实施,标志着碳排放权交易管理进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新阶段。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竺效表示,通过明确规定重点排放单位、监管部门、第三方机构等主体的义务和责任,加强了对碳排放数据质量的监督管理,有利于保障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平稳运行。
让绿色低碳生活成为自觉行动
在北京一处公园健身步道上,一场低碳健步走活动正在进行。
“我们为大家准备了统一的环保T恤,还在体育驿站、森林书屋、游客中心等点位,设置了环保知识问答、碳足迹拍照打卡等多种互动环节,希望让参与者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深入了解节能降碳的重要性。”相关负责人介绍。
低碳生活渐成风尚,绿色理念深入人心。纸箱回收再利用、产品设计减碳包装、垃圾分类……一系列“减碳行动”正在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绿色出行势头正盛。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全国有1亿多人经常性骑行,或把自行车作为代步工具,有近千万人参与自行车运动。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越来越多人选择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坚决抵制和反对各种形式的能源浪费,绿色生活方式已经成为社会新风尚。
(责编:乔业琼、高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