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是发展的热土”(帮扶县驻村手记)

发布时间:2024-11-15 17:43:20 来源: sp20241115

  从河北省滦平县县城出发,一路穿山过隧。40多分钟后,车子一拐,下了高速,就进入了红旗镇桥头村的地界。

  村口的农田绿意盈盈,红旗镇党委书记金成介绍:“这片地是老范承包的,种的都是土豆。”

  老范名叫范云红,今年59岁,是当地有名的种植大户。桥头村村支书冀海洋介绍,2016年,老范返乡务农,在滦平县红旗镇租用农户流转的土地,开始探索规模化种植。

  凭借在外务工的经验,老范打算种植麒麟瓜。“种瓜全过程都离不开人,从铺设地膜到除草打秧,多的时候每天能有四五十人忙活,还能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说起种瓜,老范有说不完的话。

  临近中午,来自南白旗村的杨大姐正在大棚里忙着为西瓜整枝。

  “这儿离我家不远,农闲的时候来干活,一天能赚两三百元。”杨大姐告诉记者,“别看好多人去打工了,地可没荒下,我们村里还有个果园子,有1000多亩地呢。”

  在南白旗村西沟自然村的一片坡岭上,果园负责人杨士红正在为梨树疏花疏果,“最近几年,就数今年结的果最多。咱们的梨不论斤卖,论个儿卖,品质好着呢。”

  这种梨名叫“福见喜”,成熟后颜色是粉红色的。“40片叶子为1颗梨供应养分,才能长成这样。”杨士红说。

  红旗镇副镇长于洋介绍,这片山地上曾有一个老梨园,但种植的品种较杂,挂果率也不高。2016年,杨士红和朋友一起接手老梨园,成立合作社,并租赁同村农户的土地,通过高接换优、补植补造等方式,建起这个拥有3万余株果树的新梨园。

  从平整土地到寻找优质品种,从供水供电到施肥打药,从补苗除草到套袋采摘,杨士红在园子里一干就是8年。起初一起创业的朋友相继退出,只剩他仍在坚持。“投入多了,有感情了,我舍不得这片园子。”杨士红说。

  去年,得益于滦平县产业扶持政策,杨士红逐步在果园里探索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利用果树下方的空地,套种苍术450亩,养殖蜜蜂30余箱。

  “有了蜜蜂授粉,果品质量和产量都得到提升,卖蜂蜜也能增加一份收入。”杨士红说,为鼓励发展林下经济,县里还为每亩地提供每年1000元的补贴,指导果农铺设滴灌设备、覆盖地膜,组织果农前往安国市、乐亭县等地学习中药材种植技术。

  今年,在梨树林对面的山坡上,杨士红还尝试利用山杏的枝干嫁接培育西梅,拓展果园的种植品类。据了解,杨士红的果园已经带动周边120多名农民就业,其中21人为固定用工,人均每月增收2500元以上。

  近年来,红旗镇引导和鼓励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以租赁方式发展规模化种植,有序流转土地3500余亩,种植娃娃菜等蔬菜,高粱、玉米等粮食作物,草莓、西瓜等水果,带动临时务工1800余人次,推动农业向集约化经营转变。

  “去年娃娃菜一出菜地就被抢收,收购价9毛钱一棵,一亩地大约有8000棵,一季菜就能赚不少钱!”在红旗镇红旗村,种植大户刘占坤看好当地无霜期长、昼夜温差大等优势,种植了600多亩娃娃菜。

  今年,刘占坤用100亩地培育草莓苗,到了秋天,这些草莓苗将被移栽到山东等地的大棚。

  “越干越觉得,乡村是发展的热土。”望着茁壮生长的草莓苗,刘占坤感慨,“只要肯下功夫,把地种好,土里就能生金。”

  《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03日 06 版)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