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实名”之下,为何“黄牛”还有人信?

发布时间:2024-11-15 04:14:03 来源: sp20241115

  前不久,一票难求的上海周杰伦演唱会成了一些不法分子眼中的“生财”机会。据《中国青年报》10月29日报道,近日,公安机关接到群众举报,快速查处了一名以可以搞到演唱会门票为幌子进行诈骗的犯罪嫌疑人,涉案金额高达120余万元。该案中,报案人大多是通过朋友介绍,向一名自称有“门路”的丁姓男子付款,用于抢购演唱会门票。可是,直到演出开场,大家也没见到门票。

  与普通的“黄牛”不同,此案的嫌疑人手里根本没有票源,收到被害人的钱款后,很快就挥霍殆尽了。可是,不管是倒票行为还是纯纯的诈骗行为,嫌疑人都是披着“黄牛”的外衣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今年9月,文旅部、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规范管理促进演出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加强对5000人以上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的规范管理,实行人证合一、实名绑定、实名入场。关于此次周杰伦演唱会,有关方面也早已明确:票务一律“强实名”。那么,“强实名”之下,“黄牛”的骗局为何还有人信?这成了一个人们必须认真面对的新问题。

  其实,一些人对“黄牛”之“信”,反映了他们对“强实名”之“疑”尚未完全消除。例如,10月12日上午,也就是周杰伦上海演唱会开幕的几个小时之前,关于“演唱会前黄牛集体退票”的话题就已火速发酵。原来,“黄牛”本想等到开演前两天,主办方开启“转赠”功能之后钻空子,没想到这次主办方“太刚”,最终也没给他们留下运作的余地。可以想象,只要“一强到底”的实名制能长期坚持下去,“黄牛”的“信徒”自然会不断减少。

  同时也要注意到,即便在严格的“强实名”下,票务销售制度的其他点滴漏洞,也可能被“黄牛”盯上。他们仍可能打着“票务代理”的旗号倒票牟利,也可能干脆以此为幌子直接行骗。例如,“预留票”的去向问题。根据上述《通知》规定,演出举办单位面向市场公开销售的门票数量不得低于核准观众数量的85%。那么,其他15%的预留票究竟是用于赠送还是转售?目前具体运作情况还很不清晰,监管难度也比较大。又如,二级票务平台的拿票渠道和溢价权限问题。实践中,与官方授权售票平台缺票形成鲜明对比,一些二级票务平台票源往往异常充足。对于这些二级平台的监管,在深度和力度上还都有待强化。再如,网上充斥的各种“抢票加速包”等“神器”。这些“加速包”是否真的有用目前众说纷纭,但其无疑可以帮助“黄牛”在票务市场“分一杯羹”,吸的还是消费者的“血”。

  除了强化线上监管,线下的工作更需抓细。就在10月12日晚的周杰伦演唱会场外,一些“黄牛”竟然号称可以带人入场。警方根据线索,真的发现有43名无票入场歌迷!这些“带人黄牛”的存在,足以动摇人们对票务市场的信心。

  总之,堵住“黄牛”的“财路”,根治倒票乱象,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这需要线上线下、场内场外同时发力。让每个人都远离“黄牛”,也许是过于理想化的目标,但持续净化票务市场、有效维护消费者权益,则是一个必须持续努力的方向。(检察日报 柴春元)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