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1 23:20:12 来源: sp20241121
据报道,最近,有博主指出郑州海洋馆一些误导游客、饲养环境不科学等情况,希望其改进。比如,海洋馆里多个物种的名牌写成了商品名而非学名,长丝巨鲶写成了“虎头鲨”,黑鳍袋唇鱼写成了“银鲨”等。
对此,郑州海洋馆的工作人员表示,正在作出整改,待整改完成后,会发布相关视频,向游客反馈整改情况。身兼科普作用的海洋馆,却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存在一些疏漏,引发关注。
科普场所出现谬误信息,确实很不应该,也显得不够专业。毕竟,很多人之所以去参观,就在于大家相信其所提供信息的权威性。现实中,如果科普场所不能提供准确、有效的知识,也会损害其权威性与严肃性。
科普信息的混乱与谬误,对参观者特别是未成年人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负面影响,这就如同在教科书上出现了错别字和知识错误,每一处细节上的问题都应该被及时纠正。
不过,也要看到,科普场所出现错误知识是有多种原因的。比如,有些专业知识比较冷门,或者所研究的内容还处于“争鸣”阶段,因此,即便是专家学者,也可能会说错、写错。
有的则纯属工作人员粗心大意,在一些常识性问题上犯错。比如,有网友此前就在洛阳网百姓呼声留言区留言称,当地某博物馆的多个展板上,将北宋的起止时间写成960年—1279年。其实,1279年是南宋灭亡时间,北宋的起止时间应该是960年—1127年。这一错误被游客指出后,该博物馆及时改正。
现实中,对于科普场所在非故意的情况下所犯的错误,大家并非不能包容、理解,而是希望看到其有错就改的态度和行为。这次郑州海洋馆及时回应博主的质疑,也是提升自身形象的必要之举。
这其实也提示了一个基本道理:科普机构和受众之间的双向互动非常重要,能够确保知识更准确。从这个角度去看,这种观众挑刺的事情不妨再多一些。
□黄帅(媒体人)
评论投稿信箱: shepingbj@vip.sina.com xjbpl2009@sina.com
(新京报)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