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响中国】中国经济稳中向好及其世界意义

发布时间:2024-11-22 20:15:06 来源: sp20241122

  去年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虽然经济发展既要承受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加大的困难,也需要面对外部复杂形势和美联储加息造成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的挑战,但从各项经济指标来看,中国经济呈现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并没有改变。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的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尤为重要。

  从经济增长速度来看,2023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机构纷纷上调对我国经济增长的预期。从消费数据来看,前三季度,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8%,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83.2%,消费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目前,中国人均GDP已超过1.2万美元,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巨大的人口基数和中产阶层的快速崛起,构成了全球规模最大而且具有强大增长潜力的国内市场,为全球商品和服务提供了庞大的目标群体,这对全世界各国企业都是巨大机遇。前三季度,中国进口消费品总额为1.46万亿元,同比增长3.1%。由此可见,中国强劲的消费市场促进了全球贸易和全球供应链的发展和整合。

  从2009年之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额成为世界第一,在全球贸易预计今年下降5%的背景下,中国进出口总值前三季度仅同比微降0.2%。其中,出口在去年高基数的基础上,同比增长0.6%,显得难能可贵。与此同时,出口商品结构也在不断优化,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仍在不断上升。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全部产业分类的国家,为其他国家提供原材料、零部件以及成品,在全球供应链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同时,由于中国前三季度CPI同比仅上涨0.4%,PPI同比下降3.1%,相对稳定的价格水平,叠加中国制造业强大的产业配套能力和集成优势,能够有效对国际市场需求做出反应,从而对全球通货膨胀具有抑制作用。

  回顾过去十年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中国经济增长的方式在发生改变。从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2015年推动供给侧改革和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再到2022年党的二十大中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中国经济从以前依赖投资和出口导向的高速增长,逐渐向注重增长质量、创新驱动和可持续发展的中高速增长模式演变,中国经济的稳中向好是高质量发展中实现的。前三季度的数据显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4%,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同比增长了11.3%和11.8%。与之对应的是研发经费投入的快速增长,中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提升至第11位,发明专利有效量位居世界第一,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中国企业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领域的迅速进步对全球科技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推动了全球的技术创新,而我们在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加大对高新技术行业的投资,也给世界的相关产业带来了增长的空间和机会。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在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中,环境问题对公众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威胁。作为应对,中国于2015年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明确了绿色发展的基本原则和路径,强调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在2020年提出的“双碳”目标也表明了中国在可持续发展和绿色转型方面的决心。随着投入的不断增加,中国打造绿色低碳新增长点的成效凸显,带动了以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出口的快速增长,从前三季度的出口数据显示,同比增长达到了41.7%,占中国出口比重继续提升,达到了4.5%。中国经济的主动转型,对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持续投资和发展,推动了全球可再生能源市场的增长,提升了全球可再生能源的产能和降低了相关技术的成本,推动了全球清洁能源转型;中国在以新能源汽车、清洁生产技术等环保技术创新方面取得的进步,对全球环保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起到了引领作用,有助于在全球范围内推动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对减轻全球资源压力、维护全球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金融安全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是维护金融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银行业共处置不良资产1.9万亿元,截至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61%,拨备覆盖率207.89%,资本充足率14.77%,保险业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94%。金融业总体运行平稳,整体风险抵御能力较强。同时,中国经济的稳中向好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稳定最重要的底气。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数据显示,据初步统计,2023年二季度末,我国金融业机构总资产为449.21万亿元。中国金融市场整体规模位居全球金融领域前列,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规模位居世界第二,中国金融市场的平稳运行有助于减少全球市场的波动性,提高全球投资者信心,推动国际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配置。与此同时,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商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金融市场的稳定对全球贸易和投资至关重要,稳定的金融环境有助于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支持。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金融市场的稳定有助于保障全球产业链的平稳运行。

  2023年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十周年,截至目前,中国已经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从2013年到2022年,中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19.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6.4%,高于同期中国外贸整体增速和全球贸易增速。在此期间,中国与共建国家的累计双向投资超过3800亿美元,其中中国对共建国家的直接投资超过2400亿美元。“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产业投资、基础设施为共建国家创造了42万个工作岗位,带动4000万人摆脱贫困,为解决世界发展不平衡、缩小贫富差距、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贡献。通过促进跨国合作,“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提高区域内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降低一些地区爆发冲突的风险。

  随着中国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中国经济持续保持稳中向好,这对保持世界经济增长、促进全球贸易的发展和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抑制世界范围内的通货膨胀、推动全球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减少全球金融市场波动、推动全球均衡发展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作者:彭玉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副教授)

  (光明网) 【编辑:唐炜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