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守护让西部更美

发布时间:2024-11-16 11:42:09 来源: sp20241116

这里千山纵横,挺立起西部地貌脊梁;这里江河奔流,滋养着大地万物。祖国美丽的西部地区分布着雪山冰川、高山峡谷、湖泊湿地、草原森林等重要生态资源,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部各地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绿色产业蓬勃向上。如今,一曲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的“西部大合唱”在祖国大地奏响。

大保护:守护生灵草木万水千山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亚洲水塔。近年来,西藏颁布施行自治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条例、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修订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为守牢生态底线提供强大法治支撑。

“我们建立起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将超过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建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47个,总面积41.22万平方公里。”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脆弱的西部地区因地制宜打响生态环境保卫战——

守护黄河,一系列制度规划先后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为保护母亲河擘画长远蓝图;黄河保护法2023年4月1日起施行,为黄河保护治理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多年来,甘肃省在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等地区加快实施一批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工程,经过持续的黄河首曲治沙攻坚战,昔日河沙侵蚀、沙进草退的“天下黄河第一弯”,如今青绿重现。

保护脆弱敏感生态环境,实施国家公园建设机制。2021年10月,包括三江源在内的我国首批5个国家公园正式设立。如今,在国家公园体制机制护航下,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藏羚羊数量已从不足2万只恢复到7万多只,雪豹种群超过1200只。

大治理: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祁连山,我国西部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曾经,开矿、建水电站、发展旅游让祁连山热闹非凡,但过度无序开发,也让这里脆弱敏感的生态系统负重超载,山体破坏、植被剥离。

2017年,祁连山经历了一场猛药去疴的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整治。经过数年努力,144宗矿业权分类退出、42座水电站分类处置、25个旅游设施项目完成整治……保护区受损的生态系统得以休养生息。

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治修复中,西部地区偿还了多年的生态欠账,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保护奇迹。

云南抚仙湖是我国为数不多的I类水质淡水湖,流域生态环境脆弱。侯荣坤家世代居住在抚仙湖畔,几年前,他和村民一起搬离家乡。昔日的建房用地,如今已是绿意盎然的湿地。“让故土的环境更美好,我们的牺牲是值得的。”他说。

“十三五”以来,云南聚焦重要湖泊流域,实施抚仙湖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等项目。目前,抚仙湖新增水源涵养面积13万亩,全湖水质总体保持I类。

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还西部碧水蓝天。

金秋10月,在四川内江市清溪湿地公园,阳光洒在清澈的沱江水面上,两岸芦花随风摇曳。

沱江是长江重要支流。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沱江一度成为四川乃至长江上游污染最严重的河流。近年来,四川省严厉查处环境违法案件,设立五级河长1万余名,建立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变水污染防治“分散治理”为“协同治理”……沱江再现水清岸绿。

向“绿”行:为西部高质量发展添动能

雅鲁藏布江一路奔流,与美丽的尼洋河邂逅于西藏林芝,形成面积超13万亩的雅尼国家湿地公园。

随着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和湿地公园建设推进,放下牧鞭的巴宜区群众,着手发展生态旅游等产业。2023年,雅尼国家湿地公园接待游客27.76万人次,景区收入近1875万元。

行走在祖国西部,肉眼所见的绿色越来越多,所听到的是干部群众凝聚起绿色发展的共识。

云南省绿色能源可开发总量2亿千瓦。近年来,云南省风电光伏开发全面提速,水电装机累计达到8270万千瓦。澎湃的“绿电”正成为云南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有力支撑。

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共赢?西部各地不断积蓄工业高质量发展的“绿色质量”和“绿色动力”,加快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

近年来,以晶硅光伏、动力电池等为代表的绿色新能源产业在四川崛起。据统计,2023年四川省累计创建国家级和省级绿色工厂657家、绿色工业园区89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1家;四川碳市场已累计成交超3800万吨。

锚定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青海省大力推进光伏、风电发展。截至今年6月30日,青海省电源总装机5772.86万千瓦,其中清洁能源装机为5383.72万千瓦。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生态文明建设为西部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新动能。”云南大学生态学特聘教授段昌群表示,一个更加绿色、更加开放、更加美丽的西部,正站在新起点上乘势谱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记者陈尚才 文静 赵珮然)

(责编:郭思邈、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