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战区陆军某旅党委以胜战之心锻造钢铁之翼

发布时间:2024-11-14 18:37:03 来源: sp20241114

中部战区陆军某旅开展双机编队飞行训练。赵男 摄

冬夜,彻骨寒风中,数架战鹰机动盘旋,引擎的轰鸣时远时近。通过塔台指挥系统监视屏,记者感受到夜色中弥漫的“硝烟”。中部战区陆军某旅架架战鹰时而聚集形成编队,时而隐蔽低空突防……带“敌情”背景的夜间编队飞行、夜间空地引导等险难课目交替展开。

“夜是最好的伪装,也是绝佳的练兵场。像这样实战化、高强度的夜训,我们常常持续到后半夜。”现场指挥员告诉记者,近年来,旅党委围绕锻造“打仗型”党委班子,凝聚起聚焦胜战、全时待战、一切为战的抓建思路,以上率下带领旅队向战图强,锻造出更有力的钢铁之翼,淬炼出更强劲的胜战之心。

自省,“刀口向内”举正备战“指挥棒”

“哪些事是该干没干的痛点缺项?”“哪些事是事倍功半的败笔不足?”

每到岁末,旅党委都会向基层分队提出这两个问题。“2023年的情况正在搜集整理,问题也不少。”该旅党委书记边说边从书架上取出几本小册子。只见,有的小册子封面卷起了一角,有的小册子里不少页码还做了折叠标记,封面上写着统一的“书名”——《党委机关的痛点败笔》。

翻开小册子,记者发现,营连官兵直言不讳,向党委机关“开炮”,一个个问题相当犀利——

“书面通知改成电话通知,多个文件合并成一个文件,表面上看压减了通知数量,但待办事项并没有明显减少。”

“党委机关蹲点基层,官兵提了很多意见建议,但蹲点报告写完后实际举措却没有跟上,官兵的期盼落了空。”

“夜训就是一个‘三无’产品,无内容、无检查、无考核。”

“第一年,大家都不敢提意见,收上来的是一些大话空话。后来,旅党委鼓励引导了好多次,大家提的问题越来越实,越来越尖锐。”组织科陈科长告诉记者,该旅组建之初,官兵来自多个单位,如何尽快凝神聚力,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全部工作向打仗用劲?

自省,“刀口向内”举正备战“指挥棒”。旅党委敞开言路,让基层分队指出党委机关工作中的痛点败笔,汇编成册,党委机关人手一本,在工作中对照反思。

325页,247页,184页……3年来《党委机关的痛点败笔》这本小册子越来越薄。记者对比后发现,官兵讲问题时铺陈越来越少,表述越来越直白,与实战实训相关的意见建议越来越多。

“这几年下来,党委机关指导工作时‘好心办坏事’等倾向越来越少,上上下下把气理顺了,大家真正把心思用在主责主业上。”该旅党委书记感慨道。

破局,敢为人先实现思维“跨栏跑”

2017年7月30日,朱日和联合训练基地铁流滚滚、黄沙漫天。突击步兵搭乘直升机索降亮相,接受习主席检阅,揭开了一支新型作战力量的神秘面纱。

作为改革中诞生的“新质铁拳”,路要一步步闯出来。“任务来临,空中力量和地面力量临时编组;任务结束,飞行员和步兵回到各自营区,独立开展训练。”该旅党委一名常委介绍说,从“贴合”到“融合”,从组建伊始到形成战斗力,旅党委进行了艰难探索。

破局,敢为人先实现思维“跨栏跑”。一场“转型大讨论”在全旅广泛开展起来,旅党委引导官兵深入思考一个个问题:空地力量一起编组了,算不算真正的转型?应对未来战争,作为空中突击力量一员应该怎样投身转型……

没有经验可以遵循,就先从“旁观”中学习打仗。旅党委在交流中达成共识,班子成员紧盯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以课题牵引的方式研究现代战争中的一个个战例。与此同时,旅党委组织开展“兵眼看战场”活动。从首长机关到普通一兵,全旅官兵立足自身岗位,研究作战细节。

为深化空地融合,2021年,旅党委下决心走开军官空地交叉任职的路子——飞行员到地面分队任职,一般为期两年,期间定期参加飞行技术保持训练;地面分队成长起来的干部到飞行分队任职,一般任营副教导员或参谋人员。

飞行员王留根一边从零开始学习突击步兵技能,一边见缝插针给连队官兵讲解飞行知识。“曾经后舱的战友,如今成了朝夕相处的兄弟。原先我们需要多个口令才能完成的协同,如今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能理解对方的意思。”他相信,自己回到飞行员岗位再与突击步兵协同时,将会更加默契。

飞行员出身的步兵连指挥员,为空地深度融合搭建起桥梁,高密度的沟通交流碰撞出一批批空地协同战法训法。飞行员何磊任连长期间,与战友们共研战法,探索出数种新训法,在演习中大显身手。“我们要把直升机从战场‘交通工具’真正转化为突击步兵的‘作战平台’。”何磊说。

旅党委的这一决策得到全旅官兵的高度认可,该旅党委书记告诉记者,如果说飞行分队和地面分队之间以前是“你和我”的关系,那么交叉任职就是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最终实现“我们”一体行动。

经过几年磨合,该旅的空中力量与地面力量,实现了从组合到融合的跨越。近年来,该旅多次整建制拉动,参加多军兵种联演联训,部队战斗力得到检验和提升。

领飞,从严要求立起实战“高标杆”

夜幕降临,战鹰轰鸣声越来越近,该旅党委一名常委驾驶带队长机返航。

一天的训练即将结束,没想到挑战却在前方。海上天气变幻莫测,返航时,沿海某机场上空云层低垂,海雾升腾,他操纵战鹰“擦着云底”飞行。透过机场上空的雾气,只见跑道灯染上光晕,用飞行员的俗语说,“灯好像长了毛”。

“不能再低了!”高度不断下降,电台里不停地传来僚机的呼声。战鹰已经降到建立航线的最低高度。

再平常不过的降落,此时成了一道难题。这名旅领导聚精会神,操纵直升机平飞、转弯、下滑、调整速度……稳稳降落在机场。随后,数架直升机依次安全降落。

“旅党委班子成员总是在各项重大任务中担任带队长机机长。”一名指挥员向记者介绍,该旅新机型试飞、险难课目首训等等关口,班子成员都要带头进机舱、上战位,“这是传统,也是常态。”

领飞,从严要求立起实战“高标杆”。一次实战化训练,这个旅进驻一个完全陌生的野外训练场。旅党委下决心借机对所有建制营进行一次战术考核。

有的营指挥员担心突击步兵降落场存在隐患风险,多次申请去现地勘察,以确保安全。旅党委坚决不松口:“未来战场,突击步兵要深入敌后作战,我们哪有机会去现地勘察。”

考核开始,一个个短板暴露出来:有的运输直升机停留在空中的时间太长,被地面防空火力锁定判为“战损”;有的分队选择的降落场不具备起降条件,功亏一篑;有的指挥员降落后联络不到上级,找不到自己的兵……

这次考核对官兵触动很大,各级交上来的反思报告就有100多份。一名营指挥员说:“很多想当然的事情,真正到了现地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就这样,平时训练中一批不符合实战的“假把式”得以调整纠正。

“一个打着营养吊瓶的‘大力士’,是不能上战场的。把一切不符合实战的问题,消灭在今天,才能决胜未来!”旅党委书记的一个比喻发人深省。

研战,率先垂范打造严实“硬作风”

那一年夏日,高温炙烤,蝉鸣聒噪。指挥帐篷里,该旅党委班子成员全副武装,围着一座巨大的沙盘研讨、争论,反复推演突击行动的每一个细节。

“要说忙事务,天天都有忙不完的事。党委班子必须坐下来、关上门,一点一点推演。”该旅党委一名常委说,“思训研战别无他途,必须把自己摆进去。”

指挥能力看似是一项技能,实则是一种思维。指挥所演练中,党委的决心和构想要通过兵棋系统进行检验评估。“作为空中突击部队的指挥员,我们指挥筹划时要同时考虑空中和地面力量。”该旅党委一名常委告诉记者,“战损率在那儿摆着,决策的合理性一目了然。”

那次演练持续了一周多,每天任务结束,大家的头盔“摘下都会滴出水来”。

“每名党委常委都要牵头负责一个或多个课题。”战时飞行员应急调补、大机群隐蔽突防、空地协同作战效能……班子成员牵头研究的每个课题都要聚焦实战,每次调研都要兼顾挂钩帮带,确保“有课题、有调研、有报告、有落实”,形成闭合回路。

研战,率先垂范打造严实“硬作风”。该旅党委一名常委牵头开展空地协同训练质效调研期间,一多半时间都铆在营连和演训一线。“党委的决策最终要落实到基层一线,调研也必须针对一线的需求。”他说。

在这个旅,调研报告必须经常委会审议通过。该旅党委一名常委介绍:“会上大家开诚布公,如果研究的课题不深入、与基层实际联系不紧密、对策不实,都会被打回去重新调研修改完善。”

该旅党委一名常委告诉记者:“你对营连的熟悉程度,和营连官兵对你的熟悉程度,最终会转化为信任力,有信任力才有凝聚力,才能带来战斗力。”课题调研还促进了党委班子成员和分队之间的良性互动,党委决策更加接地气,落实起来也更加高效。(樊斌 聂宏杰 徐君强)

(责编:陈羽、刘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