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3 04:58:05 来源: sp20241123
“直播综艺”是随着互联网和传统文艺形式不断融合,在网络直播的基础上升级发展出的一种新的综艺样态。该样态既保留了传统综艺的形式,具有相对完整的综艺叙事语言和节目流程,又加入了直播的即时性和强交互属性,在网络文艺领域具有相当的创作热度。
从“综艺直播”到“直播综艺”
在传统电视综艺节目时代,“综艺直播”较为常见,它是以直播方式呈现的大型晚会或综艺节目赛事现场。与提前录制的录播节目相比,这种直播通常针对特定节点的大型晚会或进入关键阶段的综艺节目赛事,例如央视春晚、综艺节目赛事的决赛场等,凸显了节目的仪式感与重要性,被视作高规格的电视节目制作。它的直播过程关注艺术呈现效果,考验各工种之间配合是否默契,是对电视节目创作精美程度的一次性成果展现。
“直播综艺”既不是对常规综艺某一期节目的直播,也不包括视频平台上的个人才艺直播,而是以直播作为常态化的技术支撑,将直播手段与综艺内容深度捆绑的全新节目形态,其本质仍然是综艺节目。它以纪实性的直观、即时性的悬念为广大用户营造出富有感染力的真实现场,让并不亲身在场的用户通过直播形态参与节目中事件的发生、发展,增强了观看过程中的互动感、在场感。有学者认为,“直播综艺是即时同步的原景呈现,而非节目制作者加工和剪辑之后的产物。‘一镜到底’的真实性与同步参与的第二景观,是其区别于电视综艺、网络综艺的两大主要特征”。
2016年中国迎来“直播”元年,随着国内网络直播平台的迅猛发展,直播综艺不断深挖直播媒介的互动特性,融合游戏、音乐、益智等元素开发了以社交、互动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直播答题类综艺、直播音乐类综艺。这类节目脱胎于已有成熟经验的美食脱口秀、才艺选秀、游戏推理等节目模式,借助直播形态为综艺创作注入新鲜感。
比如,积极响应“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十三亿分贝》,以“方言演唱歌曲”的形式表演音乐。该节目的主体部分是通过直播连线的方式会聚全国各地的在线用户,利用直播媒介的全民参与性、对话无损性召集方言音乐人,将镜头另一端的用户巧妙转化为表演主体,实现了零门槛参与和互动,增强了直播综艺的内容竞争力,同时借助直播媒介的优势,探索了用方言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的路径。
拉近节目与用户之间的审美距离
直播形态下的综艺节目除了满足用户对内容产品的需求外,还以超强陪伴、可移动伴随、精准匹配的优势增加了产品的情感价值。因此,直播综艺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网友喜爱的社交化文艺产品。
传统电视时代,观众遵循着“你演我看”的观演模式,与节目之间相隔着较远的审美距离。进入互联网时代,观众的身份转变为“用户”,不再以静默的姿态注视,而是在接受节目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性,通过留言、评论、转发、点赞、弹幕等形式即时反馈,逐渐与节目内容实现同步在场。作为互联网的直接产物,直播综艺的出现拉近了节目与用户之间的审美距离。
一方面,节目以直播的形式,制造了镜头内外同时发生的平行时空,用户可以同步参与到节目进程中来,提升了参与的自主性与交互性;另一方面,直播综艺因为受限于移动屏幕的空间画幅比,往往更聚焦于人物主体。为了在镜头前更直观地表达内容诉求,节目以表演者的特写、腰部以上的中近景画面居多,保证屏幕主体突出、画面信息明确,使用户以更近的距离看清楚节目中发生的一切,特别是表演嘉宾的动作、神态、微表情,这就将原先只在云端凭借符号互动的审美过程转变为身体图像的在场呈现。节目中的主播或嘉宾,不再只是作为内容或要素的审美对象,而是以真实的情感交流扮演了“亲密友人”的角色,在互动过程中提供了陪伴感、认同感和满足感。
近年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不断推出竖屏直播音乐类节目,例如夏日歌会《这young的夏天》,由21位央视主持人和13位专业歌手组成演唱阵容,融合了微综艺、竖屏综艺和直播综艺的传播优势,打造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沉浸式审美体验。节目深度理解当下年轻人的情感需求,以一种看似无流程、无规则的“草坪派对”形式,围坐消夏、边聊边唱,以独特的现场感、在场感构建了以歌会友的互动仪式,为参与其中的用户营造了一个“共同在场”的接受空间,从而实现虚拟陪伴,增强情感认同。
找到合适的节目主题和类型
崭新的东西总是充满着魅力,当下直播综艺受到创作者青睐。不过,并非所有的综艺节目都适合直播的形式,网络平台上现有的直播综艺节目质量尚参差不齐。
在内容层面上,能够达到精品化的直播综艺寥寥无几,大多数较为粗糙,节目环节之间不够紧凑,直播中不时出现的空白片段极易破坏节目节奏,再加上缺乏传统综艺的后期制作环节,内容精彩程度大打折扣。同时,节目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且有些直播节目时长过长,挑战着用户的耐心。直播过程还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对主持人和嘉宾的素质尤其是控场能力要求更高,这都增加了节目录制难度。
此外,直播综艺对节目的主题、类型有着一定的要求。相对而言,竞技类、文艺表演类等具有互动要求、需要营造氛围感的节目类型,可以借助直播技术放大节目的情绪价值。而一些慢综艺、剧情类等节目,则更适合“录播+剪辑”的形式,依靠后期的精心制作,保证节目的播出质量。
直播综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还需要视频平台和创作者从自身出发,找到与平台属性、节目题材、内容创作、用户需求紧密贴合的内容形式。只有市场更加成熟,内容更加丰富,直播综艺才能显现出它的价值。
(作者:余俊雯,系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媒学院讲师)
(责编:王仁宏、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