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3 04:30:03 来源: sp20241123
中新网 北京7月11日电 (记者 李纯)用大数据看病,可信吗?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教授、校交叉科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李扬对此表示,“随着健康医疗大数据的积累、算法的优化,‘用大数据看病’的精度不断提升,错误率也在持续下降”。
打开手机应用,输入疾病症状,“智能医生”就能据此给出求医问药建议。这样的场景在今天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并不鲜见。当前正是我国实施健康中国与数字中国两大国家战略的关键期,卫生健康事业及相关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拥抱数字世界,医疗健康移动端的应用只是卫生健康与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相结合的一个缩影。
7月10日,首届中国人民大学健康数据科学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学界学者、行业内专家在会议期间接受 中新社 记者专访,围绕健康医疗大数据相关话题进行解读。
李扬说,纵观全球,健康医疗大数据对民众生活、未来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服务居民健康福祉的案例不胜枚举。中国在人口密度、数据强度等方面有着天然优势,相关学术研究和行业应用的发展正不断加快加深。
例如,我国许多基层乡镇卫生院都配备了CT影像设备,但是读片诊断环节仍需技术、经验、时间。现在很多地方探索使用影像数据智能辅助模型,帮助基层医生更快、更准确地进行诊断,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助力优质医疗服务向基层下沉。
“许多曾经无法想象的事已经或者正在变成现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科技处处长岳文涛说,用大数据看病,关键是如何理解“看病”。“基于大数据独立给病人做诊断可能面临各种问题,目前难以实现。辅助医生用更短的时间做出更准确的诊断,是目前医疗大数据应用的一个重要方向。”
作为信息时代的重要生产要素,健康医疗大数据可以为疾病防治、健康管理、医学研究提供重要支撑,已经深刻改变健康服务模式,推动健康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与此同时,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应用也面临不容忽视的实际问题,其一便是信息安全。据了解,中国人民大学正与相关企业一道,开展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的大数据隐私保护攻关。
“无论是数据的提供方、使用方,还是参与其中的各相关单位,都要坚决避免数据泄露的发生。”岳文涛指出,要提高从业人员的数据安全意识,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还要从技术层面杜绝数据泄漏。
“比如,我们要用医院系统内的数据进行研究时,会把相关数据的所有个人标识都抹掉,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个人信息的泄露。”他说。
另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是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商业化应用,既可以为用户带来更有针对性的医疗服务信息推送,又可能打扰日常生活甚至侵害个人信息权益。二位受访专家都谈到,健康医疗大数据商业化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数据确权。
“数据也是一种重要资产。”岳文涛认为,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商业化是发展趋势,但要在政策范围内、合理制度下开展,确保相关方知情同意、建立退出机制并做到利益与风险共同承担。这也涉及数据使用伦理等一系列复杂问题,仍需有效推进。
李扬也指出,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商业转化可以有不同模式,首先要合法合规,充分尊重各方基本权益。对于一些抱有“病耻感”的患者,向其推送个人健康服务信息时要更加审慎,合理限定一个“行为边界”,“让接收信息这件事是一种正向的帮助,而不是总在提醒他‘你有病’”。
这位专家进一步谈到,医学研究具有经验归纳与创造探索的双重属性。大数据、人工智能为经验梳理提供了便捷有效的工具,但在创造性方面,至少在当下还不能完全替代人的智慧。健康医疗大数据涉及医学、公共卫生、统计学、计算机等各行各业,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使其应用落地见效,提升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完) 【编辑: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