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1 08:19:51 来源: sp20241121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部署“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时提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这些年来,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究竟有哪些重要的布局?对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什么样的指引?区域协调发展各项战略又是如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呢?
编号G60的高速公路,从起点上海出发后,开车不到半小时,就能进入浙江境内。今天,G60这个编号更为人熟知的,或许是另一条连接上海和它周边地区的科创快速路:G60科创走廊。
近期,在推进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生态建设大会上,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首批量子通信应用场景发布。量子通信这个最先在安徽取得重大突破的未来产业技术,将在这条科创走廊的9个城市率先进入实际应用阶段。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会议办公室副主任 郭淑晴:目前主要推进的是影视+量子以及卫星互联网+量子相关产业的一些创新应用,也得益于整个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背景下,能够更有效地把科研、产业、金融、人才资源和要素更好地集聚起来。
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是党中央着力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点任务。今年上半年,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了《关于持续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这将为长三角地区进一步一体化发展提供重要指引。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董煜:党的二十大之后,根据中国式现代化新任务,新使命,不同地区又要承载新的任务,比如当中央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个任务之后,像长三角这样的地区承担更多创新的使命。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正是我国区域重大战略之一。2014年起,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十年来,各个区域重大战略发展规划纲要不断出台,指引各地发展。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 周毅仁:每个重大区域战略对每个地区的发展都有高度的战略定位,比如京津冀协同发展主要是提出来要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国际性城市群,推动整个区域的协同发展,成为先行示范区。
近年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规划下,雄安、通州副中心建设不断加速;许多非首都功能转移完成后,新的合作模式也在探索中。
在河北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的一家半导体企业里,一款主力创新产品,是企业和北京大学相关研究中心合作的成果。
半导体产业传统集聚地更多在长三角、珠三角,但这家企业当初创立时,创始人选择把企业落户在河北,看中的是另一个区位优势。
保定中创燕园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孙永健:北京因为高端的大学院所,研究单位非常多,所以一些原创的技术和高端技术来源于这些大学、科研机构,我们也是看中保定这个区位优势,跟北京很近。
北京研发、河北转化,在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这样的模式让许多企业获得了快速发展,类似的合作在京津冀也已经遍地开花。2023年5月,工信部会同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有关部门以及京津冀三地政府共同编制《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实施方案》,京津冀高质量发展正在向纵深不断探索。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董煜:不同行政区之间的资源共享规则互通以及产业协同,都能够发展到新阶段之后,使这些地方更好地成为一个发展的整体,更好地符合高质量发展对于区域的要求。
近年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不断涌现,技术转化加速推进,产业协同不断深入,区域内部也在基础设施、文化、教育、环保等方面不断推进一体化进程。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席强敏:区域重大战略包含产业的合作,创新的合作,生态环境,基本公共服务的共享,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这是跟五大发展理念高度吻合的。
甘肃白银,黄河水供应全市95%的用水,黄河是白银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动脉。但是作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基地之一,白银过去高污染、高能耗的发展模式,曾让当地黄河生态环境不堪重负。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后,如何更好保护、利用黄河,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出发点。
甘肃白银市水务局副局长 李明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把水资源作为最大刚性约束,全面实施深度节水控水行动,科学配置水资源,优化用水结构,保障生态用水,维护黄河生命健康。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量水而行,节水优先,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白银市在环境治理、生态修复的基础上,打造大农业,推动水资源高效利用;发展循环化工、生物医药、特色新材料等产业,提高循环水利用率,并且与周边城市签订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实现对黄河水质的联防联控。2020年,财政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和国家林草局研究制定了《支持引导黄河全流域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实施方案》,加快推动黄河流域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董煜: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过程中,面向长远,构筑了一系列有效体制机制,像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机制等等,这些都会在区域协调发展中起到基础性制度支撑的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实施了一系列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等,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2020年,《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出台;
2021年,《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发布;
2023年,《关于进一步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发布,推动这些区域板块发展打开新的局面。
在湖南常德,一家装备制造企业刚刚凭借一台施工升降机,入选第八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在他们新落成的智能工厂,每25分钟产出一台施工升降机,首创的几项技术不断提高装备制造产业的绿色、智能和安全水平。
坚持创新发展,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是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首要要求。近年来,除了长株潭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不断发展,京广沿线郑州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京九沿线南昌、吉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大湛沿线太原新材料、洛阳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等都在不断建设中,安徽、湖北、江西承接产业转移园区、共建产业转移合作园区等也都在不断推进,补足产业链关键环节。
2017年以来,从重庆国际铁路港出发的货物运往广西后,可以从北部湾港、钦州港等直接出海,这条西部陆海新通道串起了重庆、四川、广西、贵州、甘肃、青海等西部省市区,和之前已经开通的中欧班列一起,对接共建“一带一路”,让昔日中国发展的腹地变成了开放的前沿,重庆更是成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支点。
2019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此后,在这条通道上,交通条件不断优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这样的环境受到了许多外向型企业的青睐。
去年,一家研发生产汽车座椅面套自动化缝纫机器人企业,就选择落户在重庆。
今年上半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在重庆市沙坪坝区设立重庆国际铁路港综合保税区,不仅使重庆成为中西部开放平台最多的城市,更实现了“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开放通道全覆盖。
重庆海关自贸区和特殊区域发展处处长 白灿:重庆国际铁路港综合保税区的获批设立,有利于吸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拉动力强的制造业龙头企业入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助力重庆奋力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
今天,从白山黑水到南海之滨,从雪域高原到东部沿海,在各地不断从自身优势寻求发展的同时,如何让区域间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持续增强,还有许多工作将接续开展。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陈耀:协调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从空间尺度上涉及由大到小不同的方面,协同的内容上有不同领域,它是一个纵横交织的战略,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区域协调发展是一个长期的战略。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也是既包括城市和乡村,又包括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和老少边地区等在内的全域现代化。新征程上,要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必须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区域协调发展,我们既需要全局谋划,也需要局部细化,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其他重大国家战略一起发力,才可以实现这些目标。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