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2 08:50:37 来源: sp20241122
伊拉克政府决定到2030年新建8000所学校,其中首批规划的1000所示范学校中,中国电建承建了679所。图为已经完工的伊拉克瓦西特省第20号学校,学校为合院式全功能建筑。
中伊两国技术人员共同开展工程测绘。 以上图片均为赵冲摄
据伊拉克政府发布的最新数据,2023年伊拉克出口原油12.3亿桶,同比增长1.96%;非石油经济增长6%,预计2024年将增长5%左右;经常项目盈余达国内生产总值的2.6%,外汇储备增长到1130亿美元。与此同时,伊拉克积极控制通货膨胀,通胀率从2023年初的7.5%回落到年终的4%。
这是伊拉克政府近年来采取多种举措恢复工业、促进经济多元化发展、努力改善民生取得的成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日派出专家组考察伊拉克经济形势,肯定了伊拉克加快经济重建取得的积极进展,认为伊拉克经济今年将持续回升。
稳定油气生产 提升处理能力
伊拉克石油储量居世界第五,石油产业是国民经济命脉。2022年伊拉克财政预算的96%来自石油收入。伊拉克石油部近期表示,2023年伊拉克原油出口增长至12.3亿桶,但受国际油价下跌影响,石油收入有所减少,为886亿美元。
为保持石油稳产增产,伊拉克同国际伙伴加强合作,通过设立炼油厂等延长石油产业链。今年2月,伊拉克最大的石油炼化厂、位于拜伊吉的北方炼油厂重新开工,日处理能力达25万桶原油。伊拉克总理办公室发布声明表示,在一系列举措推动下,伊拉克有望提升石油处理能力,很快实现石油产品全部自给自足,减少每年30亿美元的进口。
伊拉克是世界第十二大天然气储量拥有国,其中多数以石油开采过程中产生的伴生气形式存在。由于加工设备投资大、周期长、技术难度高,伊拉克天然气加工能力十分有限,伴生气大部分只能直接燃烧处理。与此同时,伊拉克每年要从邻国进口数十亿立方米天然气用于发电,还需进口电力以填补当地用电缺口。
为解决这一难题,伊拉克政府正与各方合作,努力提升天然气处理能力,改善经济民生。伊拉克政府2023年初宣布,希望通过3年左右的努力实现天然气自主加工生产,并且能够向国际市场出口。
发展多元经济 促进对外贸易
伊拉克总理苏达尼近日在巴士拉出席一个轧钢厂落成仪式时表示,伊拉克正积极推动非石油经济发展。巴士拉不仅是伊拉克的重要港口和石油生产基地,也正在成为重要工业中心。
2018年,伊拉克正式发布“可持续发展2030愿景”,目标是实现经济多元化、改善基础设施、扩大教育投入、加强公共治理等。近年来,伊拉克陆续投产多个化肥厂、水泥厂、钢铁厂等。今年2月,伊拉克工业城市管理局董事会讨论了在巴士拉国家钢铁公司所在地建立一个钢铁生产综合工业城市的设想。
伊拉克规划部发言人阿卜杜·扎哈拉近日表示,今年伊拉克政府将继续出台各类措施促进非石油经济增长。他表示,2024年伊拉克政府的主要任务是完成人口普查,制定2024—2028年五年发展规划,重启被搁置的大项目等。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呼吁伊拉克采取进一步改革措施,鼓励私营经济发展,推动经济多元化。为进一步鼓励支持私营经济发展,伊拉克政府决定设立永久性的“私营部门发展理事会”,由总理苏达尼担任理事会负责人。
伊拉克努力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同各方增强贸易往来。伊拉克贸易部长阿西尔·古赖尔日前在阿联酋出席世贸组织第十三届部长级会议时表示,在完成经济改革和改善投资环境后,伊拉克已具备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的必要条件。伊拉克期待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促进本国贸易和可持续发展。
完善基础设施 加强公共服务
牛津经济研究院日前发布的一份报告认为,伊拉克经济增长潜力“非常大”,人口的持续增长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需求将为其未来增长提供强劲动力。报告预计,伊拉克人口总数到2030年将增长8.5%、达到5080万人,其中40%的人口在15岁以下。
在2023年度财政预算中,伊拉克政府拨款1530亿美元,大规模重启基础设施建设。去年6月,伊拉克政府宣布“发展之路”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拟投资170亿美元,修建一条贯通南北的高速铁路和一条高速公路。今年2月,伊拉克政府启动两个地铁项目招标,其中纳杰夫—卡尔巴拉四站线项目规划全长90公里,连接卡尔巴拉市和纳杰夫市;巴格达地铁项目规划总长150公里,由7条线路组成,预计建设64个车站,每天可运送乘客近500万人次。
世界银行旗下国际金融公司相关负责人赫瓦贾·艾哈迈德表示:“伊拉克迫切需要基础设施的修复和增强,政府机构与私营部门加强相关领域合作将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是参与伊拉克经济重建最早、时间最长、项目分布最广、领域最多的国家之一。苏达尼多次表示,伊拉克愿做中国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伙伴,欢迎中方继续积极参与伊拉克重要基础设施、能源项目建设,加大对伊化工、电力等领域投资,密切两国各领域合作。中国驻伊拉克大使崔巍表示,中方高度重视发展中伊战略伙伴关系,愿同伊方共同推动各领域务实合作,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 人民日报 》( 2024年03月20日 15 版)
(责编:卫嘉、白宇)